我国面向在职人员试行“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”

GCT是针对在职人员设计的综合性水平和能力测试,考查考生知识的横断面和实践能力,考生不需要接受应试辅导;目前只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中进行试点;考试有可能一年举行多次,成绩两年内有效。

今年11月,面向在职人员的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将进行改革―――试行“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”,简称GCT(Graduate Candidate Test),通过GCT的考生可在两年内参加学校的考试,两次考试合格即录取为工程硕士研究生。这一改革如果成功,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。

长期以来,我国硕士生、博士生入学考试一直是“一考定终身”。而欧美一些国家实行两段式考试,即先通过“入学资格考试”,然后在有效期内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。比如很多人熟悉的GRE考试,就是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。GCT怎么实施,这一尝试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何影响?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、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亚杰。

王亚杰说,考生第一阶段参加GCT,各学校自己确定分数段,两年内资格有效。在这期间,考生可以自由挑选报考学校,学校也可自由挑选考生。第二阶段,考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门考试,考试的方式,可以是面试,也可以是笔试,由学校自主确定。也就是说,通过GCT考试,只取得了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,还必须通过学校的考试才能被正式录取。需要说明的是,由于处于试点阶段,GCT目前还是一个暂用名。

为什么要推出GCT?王亚杰解释,一般来说,现在的中考、高考,直至研究生考试,都属于接续性考试,考查考生此前掌握了多少知识。而对在职人员来说,他的学校知识可能遗忘了一些,但实践知识和能力却积累了很多。GCT考试就是针对在职人员设计的一种综合性水平和能力测试。通过这样的考试,把那些有较好基础、表现优秀、具备一定科研潜力的在职人员选拔出来。GCT考查考生知识的横断面,包括语言表达、逻辑思维、数理能力、外语能力等。考生对大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是需要的,但不需要接受专门的考前辅导。

据了解,目前我国针对在职人员设置了12种专业学位,包括MBA,MPA,教育硕士,法律硕士,工程硕士,农业推广硕士,兽医硕士、博士,建筑学学士、硕士,临床医学硕士、博士,口腔医学硕士、博士,公共卫生硕士,军事硕士。其中,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工程硕士研究小组进行GCT研究,如果成功,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。

推出GCT考试将有哪些积极意义?王亚杰认为,一是引导下一级教育尽可能转向素质教育。考试的导向性非常明显,作为综合性水平考试,GCT要求考生必须扩大知识面,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,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。二是考试本身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。调查表明,很多企事业单位目前有大批本科毕业生,很多人已经成为业务骨干。他们急需更新知识,但又不可能拿出大量时间应考。同时,考试时间的限制往往和他们的工作发生冲突。按照构想,如果条件具备,GCT以后将采取在一年内多次、多地考试,甚至像GRE一样采取机考的方式,争取让更多的在职人员接受研究生教育。三是对一种新的考试方式的大胆探索。按照接续性考试方式,考生往往在大学一、二年级就准备考研,使得考生的知识面以及他们的能力发展都受到一定的制约,对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。GCT将更能考出考生的才能,也更适合在职人员。

针对有人把GCT简单地比作GRE的说法,王亚杰不予认同。他说,我们吸取了GRE以及类似考试的先进方法和模式,初期阶段我们是在模仿,但不会简单照搬。随着试验的深入,会建立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针对在职人员的考试模式。

王亚杰说,GCT目前只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中进行试点,与其他专业学位以及每年一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任何关系。

一般来说,每一项考试推出后,各种辅导书、辅导班就会遍地开花。针对可能出现的这些情况,王亚杰表示,命题组不会受任何辅导书的影响,考生也没有必要参加“考前辅导”去专门应付考试。“GCT是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测试,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”。

微信 微信
微博 微博 数字报 数字报
Baidu
map